现在移动付出越来越遍及,“无现金社会”运动搞得轰轰烈烈,现在菜市场小摊、路旁边小吃乃至乞讨的都挂出付出二维码,但也有商家为了方便只承受移动付出而爽性不收现金,这么做合适吗?
据《上海证券报》报导,他们就此问题采访了央行相关人士,得到的说法是: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法令》,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归于违法行为,而回绝银行卡、第三方付出等付出方法并不违法。
该法令总则第三条规则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钱银是人民币。以人民币付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全部公共的和私家的债款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。”
业界还有一钟说法认为,拒收现金并不等于拒收人民币,移动付出仅仅一种付出手法,但移动付出的钱银仍是人民币,而不是用美元或许其他外币。
该人士对此指出,在任何一个场景里,如果只要一种付出方法存在,一定是国家主权钱银——人民币。
他解释说:“法定钱银人民币就是我们钱包里的纸币,纸面上面写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,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,行使的是国家主权,这是仅有的合法的法定钱银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阿里巴巴旗下盒马鲜生的门店就只承受移动付出而不承受现金,并且参加了无现金联盟,一度引发热议。
其时,公益律师廖建勋就曾指出,拒收人民币和拒收现金应该区分看待。商家如果收取欧元、美元,不收人民币,归于拒收人民币的行为,违反《人民银行法》,可是商家不收人民币现金,选择移动付出的结算方法,不等于不收人民币。